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唐宋散文>>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综述 |
共2页,第1、2、3页
以下先说哀祭文。 最早的哀祭文,当是汉贾谊《吊屈原赋》。这是贾谊贬长沙途经屈原自沉之处、感于屈原忠不见察而写,也暗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悲。后世此类哀祭文,多仿贾文,凭吊古人、古迹,抚事感怀,伤古伤今,如陆机《吊魏武帝文》、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愈《祭田横文》等。晋代潘岳的诔文哀辞最多,当时名气很大。他有一部分以第三者的身份祭奠与己无关的死者的哀祭文,对哀祭文的应用之途,起了开拓的作用,如《为任子咸妻作孤女兰泽哀辞》一文,就是替幼女兰泽的母亲写的。潘岳的长处是善于设身处地调动个人的感情,故这类祭文总能写得哀婉动人。当然,潘岳写得最好的哀祭文还是悼念自己亲旧的文章,如他悼念亡子的《伤子辞》、《金鹿哀辞》。自潘岳以降,哀祭文逐渐多起来了,如陶渊明、颜延年、谢惠连、谢朓等,都有不少的哀祭文。陶渊明还有一篇《自祭文》,形式特异,表达他面对死亡的旷达胸怀,一如其人。南朝梁妇女刘令娴写的《祭夫徐悱文》,悼念丈夫去世,凄怆感人,为古代哀祭文所少有者。 唐宋之际,哀祭文写得多而且好的,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作家,尤以韩、欧二家为最。韩愈哀祭文,或祭亲人,或祭故旧,俱能不拘一格,极变化之能事,如《祭十二郎文》抒写骨肉之亲,如泣如诉,又易整以散,对后世如欧、王、苏乃至清袁枚等的祭文,影响甚巨。如《祭柳子厚文》抒写故旧交谊,叙议结合,以议代叙,也对后世祭文影响深远。如《欧阳生哀辞》,感其早逝,反复低徊,而前序叙事,后以骚句为哀辞,也是创格。欧阳修的哀祭文多为昔日故旧所写,祭文亦多依这些故旧生前的遭遇选取一二特点,并将个人的人生况味编织其中,“论其人也,暧乎若可觌;道其哀也,凄焉如可伤”(《文心雕龙·诔碑》),再加上他委婉纡徐的文字风格,在哀祭文中辟一大境界。他的《祭尹师鲁文》、《祭石曼卿文》、《祭梅圣俞文》,都是其代表作。 宋之后,哀祭文代有名作,如明王守仁《瘗旅文》,悼念一位远道赴任死于途中的小吏;如清代袁枚《祭妹文》等,都是历来传诵不衰的作品。 徐师曾《文体明辨·祭文》说:“祭奠之楷,宜恭且哀。”很能说明哀祭文抒情性应用文的特点。“恭”指对死者的敬惜之情,“哀”指对死者悼伤之意。只要情意真挚,文词的藻饰倒在其次,甚至好的哀祭文颇以文词的雕琢为忌。《文心雕龙·哀吊》所说的“奢体为辞,则虽丽不哀”,正是这个道理。 |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唐宋散文>>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综述
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