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唐宋散文
共2页,第1、2页 

    柳宗元写作古文较韩愈稍迟,但他是韩愈的重要同盟军,他以创作实绩配合并支持了韩愈,在使实用文走向纯文学散文方面,他的某些文体超过了韩愈,如他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柳宗元的政治观哲学观较韩愈激进、进步,在散文紧密联系社会现实方面,他比韩愈做得更好。在韩、柳周围,还形成了一个人数不少的写作古文的集团,他们创作古文,反对骈文,主张相近,形成了文学史上称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创作局面。在他们的努力下,古文写作有了很大的实绩,骈文在文坛上长期的一统局面被打破了。

    古文到了晚唐,又渐处于低潮,骈文几乎又恢复了原先独占文坛的模样。尤其到了北宋,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的“西昆体”骈文风靡全国,于是有王禹偁、柳开、穆修及欧阳修等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学史上将其与唐古文运动合称为“唐宋古文运动”。其中以欧阳修的成绩最大。

    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大体与韩、柳同,其创作也效法韩、柳,不过,他树立了一种比韩愈更平易、更舒展的文风,深婉周密,行文极尽曲折纡徐之能事。与韩愈一样,他也喜提拔后进,曾巩、王安石和三苏父子,都得到过他的鼓励和培育。欧阳修开创的古文写作格局,比韩、柳更开阔,取得的成就也更大。宋六家之中,曾、王、三苏各有其个性风格,又能在大的方面遵循欧氏倡导的简洁、平易、舒展的文风,“唐宋八大家”的阵营终于形成了。

    宋六家中,欧阳修之外,苏轼成就最高。苏轼天分极好,创作量丰,尝自称其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文说》)主观的文字与客观的事物之间已达到无往而不融洽的地步。清人李耆卿称:“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文章精义》唐宋八大家中,韩柳欧苏又成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唐宋古文运动,从文体改革的角度讲,至苏轼,乃取得巨大的成功。骈文并没有消亡,但在散文写作领域内,古文永远成为主力而骈文始终居于偏师。直至近代新文化运动起,作为古代文体的“古文”才宣告终结。但八大家之文,仍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

共2页,第1、2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唐宋散文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