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陆游及南宋爱国诗>>陆游>>关山月>>赏析 |
本篇作于淳熙四年(1177)春,作者年五十三岁,时因权臣论劾,罢官在成都作“闲人”。当时陆游自南郑前线调回后方已经五年了,而屈膝辱国的隆兴和议签订至今也已十五年。回顾历史,思考现实,他至为愤慨不满,于是,用乐府旧题一连写下了《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诗,借以抒吐内心的苦闷和激愤。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它以时间为触发点,巧妙地通过一个守边士兵的口吻,分别从其所闻、所见、所感三个层面展开。全诗十二句,四句一段一转韵,相应地构成三大段。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陆游及南宋爱国诗>>陆游>>关山月>>赏析 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