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姜夔及格律派词人>>两宋咏物词浅说 |
衍至唐代,咏物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初唐李峤有咏物诗一百余篇之多,然尚染有齐梁馀色。自陈子昂主张“兴寄”之后,咏物诗渐呈变化,如张九龄《感遇》诗中就以“兰叶”、“孤鸿”作为寓托。发展到杜甫手里,经过他创造性的努力,使咏物诗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如早期的《房兵曹胡马》、《画鹰》,以及后来的《古柏行》、《病柏》、《病桔》、《孤雁》等篇,无不具有深远的托意。其后如中唐时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贺的咏马诗二十三首,晚唐时期的李商隐《蝉》、《落花》、皮日休的《白莲》,等等。在唐代诗歌中自然形成一大门类。 与咏物诗赋相比,作为尊前筵间发展起来用以娱情遣兴的词,它主要是直接抒发人们在歌酒场合中的感情,无须借物以托意,所以早期词中少有咏物之作。敦煌曲子词中《望江南》所写的“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攀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表面上虽似咏柳,但大段内容则在抒写怨情。五代牛峤《梦江南》二首,分咏燕和鸳鸯,虽有大段的有关物的描写,但最后还是归结为“堪羡好姻缘”、“全胜薄情郎”的直接抒情,人情物貌截然为二,谈不上是真正的咏物之作。 到了北宋时期,咏物词才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以宋初钱惟演《玉楼春》(锦箨参差朱槛西)咏竹笋、李遵〖FJF〗?〖FJJ〗《望汉月》(黄菊一丛临砌)咏菊、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咏草、以及陈尧佐《踏莎行》(二社良辰)咏燕等个别咏物篇章为肇始。其后柳永有《木兰花》三首,分咏李花、海棠、柳枝,张先有《好事近》(月色透横枝)和毅夫内翰梅花、《少年游》(碎霞浮动晓朦胧)咏井桃、《汉宫春》(红粉苔墙)咏腊梅等。与柳、张同时而稍后的晏殊、欧阳修等人,咏物词数量增多,且多联章吟咏之篇。如晏殊有《渔家傲》十三首咏荷、《菩萨蛮》四首咏黄葵,欧阳修有《渔家傲》四首咏荷,以及王琪以《望江南》十首,分咏柳、酒、燕、竹、草、雨、水、岸、月、雪多种物象,显示出宋代咏物词的新貌。当然,说到对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应是苏轼和周邦彦。 苏轼词中标明为咏物之作的有三十馀首之多,其中《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咏孤鸿、《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次章质夫杨花、《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咏梅等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称赏苏轼的这些咏物词作能于刻划物象之外,自然会露兴寄之思,即物见人,词中的物情人意,巧融浑化,以情意感发为其特点。当时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集团内部,经常有密切的交往聚会,有助于促成分题次韵和作的咏物填词机会,使咏物词的数量明显增加。明显受到苏词影响的黄庭坚、晁补之二人,他们所作的咏物词都有十余首之多,其中又以咏茶词为多,黄庭坚明白标示咏茶的词就有七首,秦观有《满庭芳》二首长调咏茶。从晁补之词中标明《温园赏海棠》、《扬州芍药会作》、《亳社观梅》、《亳社观梅呈范守·秦令》、《秦宅作海棠》、《亳社作惜花》等篇来看,可以反映出当时文士聚会分题咏物的风气,从中探知咏物词盛行的原因。 北宋后期的周邦彦,曾献《汴都赋》于宋神宗,表明其人擅有赋才,故其所为词也多以赋笔为之,注意章法结构,着力铺陈叙写,充分显示其词作的赋体特色,在他的一些咏物长调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大酺》(对宿烟收)咏春雨、《花犯》(粉墙低)咏梅花、《六丑》(蔷薇谢后作)等词,都极尽描摹钩勒和章法多变之能事,且因深谙音律,使抒情寄慨与词之宛转顿挫妙合无痕。北宋末年的李清照有咏物词多篇,如《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咏红梅、《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咏桂花、《多丽》(小楼寒)咏白菊等,显示出女性词人的细腻柔婉特色。 |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姜夔及格律派词人>>两宋咏物词浅说
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