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李清照及女性诗词>>李清照词及其诗文概述 |
共5页,第1、2、3、4、5页
说及易安词的特点,人们往往将之可一挖掘的一切优点均罗列无遗,其实,“特点”只在于其是“这一个”处,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尤其是其不同于同时代以至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女性词人之处。古人有“易安体”之说。易安词艺术成就很高,就其突出的特点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塑造了一个“倜傥有丈夫气”的抒情形象。李清照是千古女子一人,不是男子,却胜似男子。《乌江》一诗固然令须眉男子汗颜,即便其词中塑造的女性抒情形象,也是令男性词人望尘莫及的。如《渔家傲》一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是易安词中别是一种风格的作品,也是最有男子汉气概的一首杰作。《艺蘅馆词选》云:“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实,这更酷似李清照诗的风格。除《乌江》一诗外,其《八咏楼》诗中“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气魄十分宏大。李清照虽是大家闺秀,据今人考证,她幼年丧母,也非继母带大,故养成俊爽开朗的性格。据《清波杂志》载:“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沈曾植《菌阁琐谈》云:“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易安词虽属婉约一派,但境界开阔。如其《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把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写得大胆天真,却又无拘无束。再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首,更是充满青春活力。 其二是“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因而形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这也是由人物个性决定的,易安善于“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③有许多词语往往脱口而出:“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又如:“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娇》)再如:“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些都是所谓“寻常语”,却又都“度入音律”,甚至如其《词论》所云:“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李清照难能可贵处正在于她能看似“寻常语”,却又都能“度入音律”,而非“句读不葺之诗”。《碧鸡漫志》中说她“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这段文字一直被视作诽谤易安的文字,其实王灼未尝不是李易安的知音,比那些无关痛痒一味颂扬的高明得多。以闾巷之语入词,却能句句入律,不堆垛典故而优美典雅,这正是易安过人之处。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易安体》,一改其他词中“掉书袋”的习惯,句句脱口而出,正是得易安词语言风格之真髓。 其三:李清照词又一个特色是大量运用迭字。这是人人皆知却不认为是她词的主要特点的。李清照在《声声慢》词开头运用七组迭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受后人推崇的艺术杰作。“寻寻觅觅”突兀而起,反映的是一种如有所失的心理,而“冷冷清清”则写出寂寞难耐的苦况,而“凄凄惨惨戚戚”则深入心灵深处,把内心的悲切惨痛写得声泪俱下。尤其如杨敏如所指出的,“凄”字可与“冷”、“清”、“惨”、“切”分别组成词,故此字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关键词,是由外在的,目力可及的环境而深化到人物的内心。这种“创意出奇”的做法很受后人推许。 |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李清照及女性诗词>>李清照词及其诗文概述
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