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杜甫>>登楼>>赏析 |
这首诗为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在成都作。东汉末年王粲伤乱离而作《登楼赋》,诗题取意于此。杜甫无时无地不忧国,登楼亦如此。其《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此亦如此。首联倒装,起势突兀峻耸,若顺说,则平直无气势。“花近高楼”,本可凭高饱览大好春色,却说“伤客心”,盖因正当“万方多难”之故。查慎行曰:“发端悲壮,得笼罩之势。”(《瀛奎律髓汇评》卷一)而“万方多难此登临”一句,为全诗纲领,余则皆从此生出。颔联写景虽气象雄伟,但浮云苍狗变幻,宛如多难人生,世事无常,“感时花溅泪”,睹景更伤情。遂引出以下吐蕃陷京、代宗幸陕、寇盗相侵、国难孔急等情事。登高抒怀,抚今追昔,遂有后主祠庙、聊吟梁甫之深慨。情甚悲郁苍凉,但因作者取景壮阔,故虽伤心而无衰飒之气,又因作者爱国情深,坚信“北极朝廷终不改”,故情虽伤而不流于悲观。所以纪昀曰:“何等气象!何等寄托!如此种诗,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瀛奎律髓汇评》卷一)
|
|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杜甫>>登楼>>赏析 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