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赏析
共2页,第1,2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名段,它包括原书的第三十三回及三十四回的前一部分。  
    儿子挨打这本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家庭琐事,但曹雪芹写来却极不寻常。在这一段中,他几乎让书中的所有主要人物全部出场了,荣国府内人际间的各种微妙关系,荣国府内外的种种矛盾,全都不露痕迹地从他的笔下流泻了出来,而且出场的人物被写得各有性情,各有声口,充分显出了他对生活的深切体察,显出了他的深厚的文学功底。
    先说那贾府的内外矛盾。宝玉的被打,起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外部;一是来自内部。两个原因,分析起来似还是忠顺王府到贾府索要琪官是主因,贾环的乘机告状只是火上浇油而已。
    王府中可以养戏子,宝玉同一个戏子“相与甚厚”,本不该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但贾政却说他“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祸及于我”。这“祸”若真起,便决不只是为一个琪官。在贾政刚知忠顺王府有人要见时,便心下疑惑:“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说明贾政与这个忠顺王并非一条线上的人。王府长史官是来寻人的,按理该和和气气,何况面对的是贾府,但小小一个王府官,说起话来却句句有骨子,句句是“冷笑”着说,不管人是否贾府藏匿,硬是着落在宝玉身上要,这固然有依仗王府权势的意味,深层考虑,恐还是两家本就不和,派系不一。要是这琪官的事出在北静王或西平王身上,那情形自大不一样。后来抄查贾府,那锦衣卫的堂官与西平王、北静王的态度便截然不同,分明属于两派。贾政“又惊又气”,惊是最主要的。惊惧的是这样一来可能会危及贾府的政治利益,故曰要打死宝玉,“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贾府后来的遭抄,未必便没有这“琪官事件”的因素。因惊惧而至气怒,贾环再一点火,宝玉的挨打便在所难免了。
    这贾环的进谗则是贾府的嫡庶之争了。宝玉与贾环、探春的嫡庶名分是自他们一到人世就确定了的,所争当然不是所谓名分,所争主要是家庭的掌管权和财产的继承权。按照宝玉和贾环的年岁,似还不可能争起来;此时相争的实是两人的母亲——王夫人和赵姨娘。所以,进谗的虽然是贾环,而对宝玉的诬陷之词却是“我(贾环)听我母亲说”。宝玉被打,作为母亲,王夫人当然心痛,这是母爱的自然流露;若宝玉真有个三长两短,贾府的大权必然旁落,于是她又哭着叫起贾珠来:“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宝玉)我也不管了。”实也是嫡庶之争的一种反映。后来赵姨娘令马道婆作法,使凤姐、宝玉叔嫂逢五鬼,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就是这种斗争的延续并达到高峰。探春跟宝玉便没有什么矛盾,甚至比对一母所生的贾环更亲,这固然因为探春的性格与贾环不同,在财产的继承方面并无利害关系也是个重要原因。
    次说围绕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现出来的贾府人际关系。
    贾政打儿子常被人当作封建卫道士的佐证,其实贾政也有他的难处。他是这样一个世袭贵族家庭的家长,自不想这个家族在他的手中败落下去;他又是那个派系林立的朝中的一个官员,得常常如履薄冰,否则便会丢官失爵,大祸降临;而要维系这个家族,就得保持这个官位,联络同僚、不授政敌以柄都是保官所必须注意的。他要宝玉出见雨村,而宝玉却“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的样子是很伤了他的心;他之所以一听说宝玉“引逗”王府的戏子便“气的目瞪口歪”,是怕脚下的薄冰出现裂痕;就连听了贾环说金钏儿的投井与宝玉的逼奸未遂有关,因而“气的面如金纸”,分析起来,也与这保官不无关系,贾政所怕是“外人知道”,辱及“祖宗颜面”,可能成为政敌的把柄,遗患于将来。他何尝不爱宝玉?他下死里责打宝玉,似乎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实际只是一种恨铁不成钢,是为这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为宝玉的未来。在停手以后,“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气过之后“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正是他真情的流露。他的这些苦衷,又有何人理解?打了儿子,在宾客和夫人面前,他还可以明白地气恨,甚而无来由地责怨:“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但母亲溺爱孙子,对他训戒呵斥,他却只能“苦苦叩求认罪”。他就是那个社会中的“这一个”,实在谈不上什么“卫道士”。
    如果说宝玉挨打,王夫人心痛,既显出了她的母爱,也是嫡庶之争的反映,而贾母则完全是出于一种祖母对孙子的爱。她没有也不了解贾政身上的政治压力,又不像王夫人那样敏感地意识到其中包蕴着嫡庶之争,看着孙子被打成这样,她心痛。王夫人对宝玉被打虽有怨,但她对贾政只能够劝,甚至是求;贾母则怒气冲冲,“厉声”斥责、尖刻挖苦。然而,她也决不是反对儿子为“光宗耀祖”教训责打孙子,她只是反对贾政往死里打。她维护了宝玉,就像她在贾赦要娶鸳鸯作妾时保护了鸳鸯一样,我们不能说她有先进的思想,自然也不该责备她护短溺爱。
    在那大观园中,与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姑娘莫过于袭人、宝钗和黛玉。围绕着宝玉挨打这一事件,曹雪芹集中而又痕迹不露地抒写出了他们与宝玉之间那种十分微妙的关系。
    与宝玉有夫妻之实,且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姨娘的袭人对他的挨打自然也是心痛万分,但她毕竟还只是个丫环,在一众主子面前,“满心委曲,只不好十分使出”,只得走到外面去打探宝玉被打的原因。作者这支笔也真是忙中偷闲,这既写出了袭人想在此时为宝玉尽点力又因身份未明而不好意思也无法插手的“委曲”,反映了袭人对宝玉的一片情;而打探原因又正应是袭人的事,反映了袭人的“精”,是她深得王夫人等主子信任的原因之一,试想,假若事后贾母或是王夫人或是另外的什么主子追问起来,她如一问三不知,又岂是个忠于主子、尽职的丫头?当一众人退去,只有她跟宝玉在一起的时候,她终于可以眼中“含泪”,终于可以在他的“身边坐下”,替他服务尽心,而宝玉则也直至此时方叹了一口气。如此看伤而不避嫌,能够“咬着牙说:‘我的娘,怎么下的这么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在背地里,袭人俨然已是个姨娘样了。         

共2页,第1,2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赏析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