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中国小说史概述

共3页,第12,3页        

    也是从唐代开始,在民间出现了一种以“俚语”叙述故事的职业性的“说话”技艺,也称“市人小说”。“说话”之源大约亦可上溯到洪荒时代初民的讲故事,但作为一种技艺,却是后来的事。“说话”本包蕴在古时的百戏之中,最早多属讲笑话一类。佛教传入,为传教所需,佛教徒运用“唱导”、“俗讲”一类边唱边讲的通俗形式以作宣传。这种宣传形式,尤其是它的运用通俗形式,讲述庄严故事的精神也为中国早就存在的“说话”技艺所借鉴。到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唐代,“说话”终于成为一门职业性的技艺。它们的文本,是保存于敦煌石室中的《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话)》《韩擒画(话)本》等,这是中国俗小说的滥觞。“说话”到宋代进入了极其繁荣的黄金时代,这类小说到宋代便也发皇壮大起来,有了《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还出现了长篇的讲史小说如《三国志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等,雅俗两类小说正式分流了。
    以后,俗小说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大,到明、清,终成了中国小说的主流,期间高潮迭起:先是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次又有《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出现了第二个高潮;三是有《儒林外史》、《歧路灯》、《红楼梦》等,出现了第三个高潮。《红楼梦》问世,俗小说达到了它的顶峰。雅小说的前行却步履蹒跚。传奇一体,唐以后便开始衰落;志怪、辑佚之作虽入宋仍保持了发展的势头,南宋且出现了《夷坚志》这样的巨著,至元,却一同跌入了低谷,其间虽也有《李师师外传》、《娇红记》这样的好作品,但毕竟单丝不成线,形不成气候,明初瞿佑作《剪灯新话》,雅小说的 发展,方出现了回升的势头。就这样缓慢地前行,一直到清康熙年间,蒲松龄作《聊斋志异》,雅小说的发展才达到了它的顶峰。
    雅俗两类小说虽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但它们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宋以后的雅小说出现了“市人小说”化的倾向,宋甚至出现了《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这样的完全市人小说化了的雅小说,元代的《娇红记》,明代的《剪灯新话》、《刘生觅莲记》等,也都是深受市人小说影响的作品,若拿《聊斋志异》与唐及唐前的雅小说比,也可看出它的俗化的痕迹。而俗小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反地却出现了雅化的轨迹,到《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除了语言的“俗”以外,可以说是彻底地“雅”了。
    雅小说自《聊斋志异》、俗小说自《红楼梦》以后,又都开始了衰落,雅小说且从此一蹶不振,俗小说直到1900年庚子国变以后,小说开始近代化,出现了像《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等“新小说”,其发展的历史才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里,我们从《聊斋志异》、《红楼梦》中各选了一篇供大家学习,又从唐传奇和宋市人小说中各选出一篇附后,供大家课外阅读,以使大家对唐传奇、宋市人小说的情况有所了解。

共3页,第12,3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语文教程>>中国小说史概述            回页首